•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马院】感悟“三线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1-07-20 浏览量:[]次

7月13日至7月14日,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明理力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涪陵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探访遗址、参观特色展览和寻访慰问老党员等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东升全程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团16位成员参加。

7月13日上午,实践队到达重庆涪陵区816地下核工程遗址。作为“世界第一人工洞体”的816地下核工程见证了老一辈军工人为国防事业作出的牺牲奉献。“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样随处可见的标语见证了当年先辈们坚毅果敢的信念,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7月13日下午,实践队前往“816小镇”参观学习。“816小镇”是与三线文化应运而生的小镇,并与816地下洞体工程景区互为补充。“816小镇”陈设着图文并茂的展板和锈迹斑斑的机器设备,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三线建设军工历史成果,感悟到“816小镇”所传承的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和奉献精神。

7月14日,实践队分组访谈了老兵和老党员,访谈对象包括直接参与816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老兵以及曾在816厂工作的老党员。他们回顾了自己在816工程工作的经历,赞同后人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来概括“三线精神”。同时,他们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也回忆了自己的入党经历,并鼓励大家从“三线精神”中汲取营养,真正做到“强国有我,请党放心”。访谈最后,老党员们一起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都被这一刻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学习先辈们不畏艰难困苦的意志,积极为国家和民族奉献青春与热血!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816工程完美诠释了国防三线精神。”刘东升表示,希望大家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知识学习,不断淬炼思想,提升本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供稿:胡亚晴、吴瑶、王飒 供图:胡亚晴 审核老师:刘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