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所动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博雅讲坛第464讲

时间:2021-11-12 浏览量:[]次

2021年10月27日下午2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应邀做客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雅讲坛,于学院903报告厅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与发展”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肖开容主持,我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

主讲人介绍

穆雷,广东省重点文科基地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翻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成果:《中国翻译教学研究》、《通天塔的建设者――当代中国中青年翻译家研究》、《翻译研究中的性别视角》等;翻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等;参编《中国翻译词典》等;编著《中国翻译研究(1949-2009)》、《翻译学概论》等。在国内核心期刊与国外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

讲座实录

讲座伊始,穆雷教授谈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她重点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专硕培养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的人才。穆教授指出,就翻译硕士而言,以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需求,各校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制定校本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紧接着,她讲述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十分需要“翻译开路”。穆教授语重心长地表示,翻译教育的核心在于语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多远,语言服务任务就有多重。不仅如此,她还强调,翻译教育目标需要转型,要从语言学习转为语言应用,要从培养翻译人才转为培养语言服务人才。

接下来,穆教授讨论了翻译硕士教学现状。她以MTI高校所属地区分布图为例,说明了川渝地区MTI高校数量有限,仍需扩大规模。然后,穆教授就谈到了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她从学习内容入手,指出翻译硕士必须进行大量翻译实践。其次,还要重视CATTI考试。她认为,CATTI往后将与行业管理对接,将会慢慢变成市场准入机制。

最后,穆教授谈到了翻译硕士未来发展。翻译人员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优秀的口笔译能力外,还应具备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她语气凝重地指出,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18个国际组织中,中国人才的数量太少,导致话语权缺失。于是,国家出台政策大力鼓舞院校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穆教授鼓励同学们把握难得的机遇。此外,她还建议在开学新生教育阶段,设立MTI誓言:保密中立、诚实准确。让同学既能保持初心,又能培养翻译职业意识。

临近讲座尾声,穆教授引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的一句话:“评判教育的好坏要看中学、大学培养的学生在毕业20年后能走多远。”,她指出翻译教育也是如此。随后,肖开容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提到了穆教授讲座的要点,并提示同学们如今正是翻译人才发展的大好时代,MTI的同学不仅要好好学习翻译知识,更要学习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知识。

探讨交流

穆老师的分享结束后,在场学生提出问题:身为MTI跨专业考生,应该如何结合本科与研究生的知识呢?穆教授表示,跨专业学生比英语专业学生更具有优势。拥有专业能力的翻译人才大大优于只拥有语言能力的翻译人才。需要自己下功夫,不断钻研,方能有所成就。最后,肖老师代表全体师生,再次感谢穆雷教授的莅临和精彩演讲!

结语

至此,“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与发展”讲座圆满结束。相信通过穆雷教授的讲解,同学们基本了解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事项。正如穆教授指明的道路一样,希望同学们将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与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知识深度结合,成为具备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

供图:秦浩剡 撰稿人:周峻羽 审核老师: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