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在学生们以及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牢记“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相关规定,依托嘉陵江名优鱼类科普基地开展以“长江大保护”、“水”和“鱼”为主题的特色科普活动,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水产学院研会于2022年5月23日至5月27日,在西南大学、学苑小区、西南大学南社区、嘉陵江边发放长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单,并进行随机采访,了解市民对于“十年禁渔”的认识、看法以及对于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普宣传,让他们了解长江生物,同时呼吁社区成员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研会成员分为四组,前往学苑小区、嘉陵江边、西南大学南社区随机采访了市民及同学,水产学院研究生实践小组,分别就“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长江名优鱼类”相关问题开展了询问,受访者们也有各自独到的见解。
问:你知道长江“十年禁渔”吗?
A:知道,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问:4、对于十年禁渔,我们能做些什么?
B:少吃和不吃长江野生鱼,支持长江禁渔,给江豚等生物留有充分的食物;举报非法捕捞;参与环境评价,发出民众声音;从自己做起,减少对长江污染排放;不参与销售、收购、经营、加工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切忌盲目放生;禁止向天然水域投放外来物种、杂交种。

问:“十年禁渔”对你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C:影响最大的就是能感受到日常生活居住环境在变好,生态也逐渐好起来了,江边的鱼也在增多,经常在江面上能观望到,这是几年前根本见不到的画面啊,见证着它的变化,切身感受着它越来越好。
问:知道“长江大保护”吗?
D:知道,学校里有上过公开课,老师有给我们科普,就是要保护鱼类,并且看到有捕鱼行为要制止他们,并且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我们自己也不要去做这些违法的事,也要保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
问:增殖放流要注意什么?
E:用于增殖放流的人工繁殖的水生生物物种,应当来自有资质的生产单位。用于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

在每次采访最后,志愿者们都对受访者进行了关于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长江名优物种进行了宣传科普,受访者们也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建议多开展类似活动。
水产学院供稿:李杨供图:孟文旭、贺碟审核老师:尹斌